比起顯而易見的領袖魅力,內向領導者確實一直在安靜地發揮無比深遠的影響力!樂於思考、觀察、計畫及想像使「內向者」成為職場人才,也可以成為卓越的團隊領導..
「我連跟大家講話都會緊張,要怎麼當主管?怎麼帶人啊?」 「當主管好可怕,我可以不要升職嗎?」 每當有人苦惱地問我這種問題時,我都想拍拍他的手臂,告訴他:「真的有辦法,你看比爾.蓋茲不是很酷嗎?」 劍橋大學個性心理學教授布萊恩.李托(Brian R. Little)在他的著作《探索人格潛能,看見更真實的自己》中探討影響個人和職場行為指出,一般人常覺得領導者必須外向,像華爾街之狼那樣散發領袖魅力,激勵夥伴同事,甚至魅惑對手。
事實上,領導風格不該侷限於一種。擁有擅於傾聽、深入思考、準備充分、冷靜、富於想像、有同理心等優勢的內向者也可以成就頂尖的領導者,比爾.蓋茲、巴菲特都是典型的例子,重點就在於如何認清處境,並盡可能擅用優勢。比爾.蓋茲曾說:「聰明的內向者會找到自己的優點,像是願意用一段時間深入思考、縱覽群書、超越自我想法的極限,以解決問題。」 無論是不是內向者,對許多人來說,擔任管理職都是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改變。晉升主管職表示自己獲得認同,公司願意讓你擔負更多責任,但另一方面,我們或多或少會懷疑:「我真的有辦法勝任這樣的角色嗎?」或「還要這麼多討論與溝通,我自己做,早就完成了。」 好的領導者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?管理學大師彼得.杜拉克表示,過去五十年來,他與各式各樣的執行長共事過,有深居簡出的、有極度交際的、有決策如電光石火的,也有緩慢謹慎的,但「最有績效的執行長身上有一種特質,正確來說,應該是沒有一種特質,就是魅力。」 管理大師、《從A到A+》的作者吉姆.柯林斯(Jim Collins)檢視許多表現亮眼的企業,發現那些執行長們並非一般以為的耀眼、充滿魅力的領袖,他們的成功反而來自極度謙虛的態度和強烈的專業意志。柯林斯將這些人歸類為「第五級領導人」,他們野心勃勃,但這般企圖心是為了組織、為了達成團體目標而高張,並非為了自身利益或名聲。柯林斯歸類出其特質包括謙遜、安靜、沉穩、自制、溫和、保守,甚至害羞。 長期從事內向者職場研究、教學與訓練的職場人力開發專家珍妮芙.凱威樂博士(Jennifer Kahnweiler)二○○九年出版《幹掉獅群的小綿羊:內向工作人的沉靜競爭力》時,對內向領導人的研究還不多,只寫道:「沒有資料顯示外向者一定是比內向者更成功的領導者。」時至今日,這本書再版,她是這麼跟我說的:「雖是同一本書,但我改寫了非常大的部分,妳簡直無法想像短短十年內,職場就對內向者的觀念有這麼大的翻轉,可見內向者一直以來是多麼地被忽略。」我很喜歡的一句英文諺語「Still water runs deep(靜水深流)」畫龍點睛地總結她這十年來的體悟――比起顯而易見的領袖魅力,內向領導者確實一直在安靜地發揮無比深遠的影響力。
✔沒人去過的地方,內向者帶頭去
內向的人較不怕獨處,花比較多時間在內在宇宙中遨遊,因此更會反省,並專注在思考、觀察、計畫、想像、創造、提出解決方案。同時,內向者會深入研究並徹底執行。更確切一點的例子,凱威樂博士在其著作中指出,內向的領導者重深度而非廣度,他們喜歡有意義的談話而不是社交閒聊,他們會在談話中提出切中要害的問題、認真聽答案,並投入執行。因此,當他們決定邁步朝向未曾去過的地方,通常也是已經做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準備了。
✔著重雙贏的內向性格領導人
著重深度思考、社會化不僅使內向者成為職場人才,也可以成為卓越的團隊領導。華頓商學院亞當.葛蘭特(Adam Grant)的研究指出──特別是在一個大家都積極貢獻想法的環境中,外向領導者較重視個人自我表現,而善於傾聽的內向者則比較容易採納建議,並做出最有助於團隊的判斷。 例如,當團隊成員提出創新的管理方法時,外向者會想:「你說你有可能讓團隊變好!是這樣嗎?我才是明星呀!」而內向者則會想:「噢,你這樣說很不錯,但他那樣說好像更有挑戰,不如結合一下吧!」只要可以跳脫自我框架,同時關注周遭的人及其需求,就可以給團隊成員更多的發展空間。